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预示着信息时代的爆炸即将到来。而从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被发明的那一刻起,全世界又再一次的进入一次信息飞跃,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全球性史诗,是一场席卷全球所有国家的人类新文明浪潮。今天就推荐10本涵盖国内外的计算机/互联网/科技发展历史书籍,一窥这相对短暂而又波澜的历史。

家庭读书系列可点击查看:

算法学习书籍推荐系列可点击查看:

Linux书籍推荐系列可点击查看:

01《浪潮之巅》

浪潮之巅.png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在极度商业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和商机是分不开的。因此,本书也系统地介绍了影响到科技浪潮的风险投资公司,诸如 KPCB 和红杉资本,以及百年来为科技捧场的投资银行,例如高盛公司,等等。

在这些公司兴衰的背后,有着它必然的规律。本书不仅讲述科技工业的历史,更重在揭示它的规律性。

作者:

  • 吴军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电子工程系(硕士)和美国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博士)。

02《沸腾十五年》

沸腾十五年.png

《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

本书记录了一群在中国创造属于自己历史的人和他们的故事,他们是中国互联网自1995年兴起的波澜壮阔中的弄潮儿和财富新贵的代表,他们用互联网创造和推动着这个国家的历史,并改写了自己的财富路径,他们分属于三类人:海归(从海外归来的创业者)、本土技术爱好者(极客)和商业价值发现者(商人)。

作者:

  • 林军:中信出版社、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签约作家,英鹏兰德公司执行董事,互联网老兵群创始人,曾任IT第一中文网站天极网创始人和总编辑等职,归属中国互联网创业第一代,记者生涯中曾任《电脑报》新闻中心主任和《知识经济》副总编等职,是中国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之一。

03《激荡三十年》

激荡三十年.png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口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作者:

  • 吴晓波,1968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策划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04《大败局》

大败局.png

大败局2.png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年代,无数的机会令人心动,一个伟大品派往往在一瞬间便打造而成;这也是一个冒险的 年代,未知的风险又令每一个人不寒而畏,成功者往往在一瞬间灰飞烟灭。

在《大败局Ⅱ》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

作者:

  • 吴晓波,1968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策划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05《硅谷之谜》

硅谷之谜.png

《硅谷之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浪潮之巅》的续集或姊妹篇。在《硅谷之谜》中,吴军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仔细分析了硅谷的起源和发展,对硅谷的创新力进行了深刻剖析,把硅谷的经验提升到了理论高度,并且解释了为什么只有硅谷真正做到了宽容叛逆、宽容失败、多元文化和拒绝平庸。这些特点造就了硅谷几十年的长盛不衰。

本书有助于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创业者、风险投资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者深入研究、学习硅谷,也非常适合对科技创新与创业感兴趣的人士阅读参考。

作者:

  • 吴军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电子工程系(硕士)和美国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博士)。

06《硅谷百年史》

硅谷百年史.png

《硅谷百年史: 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

一百多年来,仅硅谷就培育了5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无数依靠智慧和知识而成为百万富翁的人。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为什么会发生在硅谷?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其他地方是否可以复制出“硅谷”?

对于国内的创业者、科技创新者、风险投资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者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是每一个对硅谷感兴趣、希望了解和学习硅谷经验者的必读之书。

作者:

  • 阿伦·拉奥(Arun Rao),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工商管理学院,长期从事投资业务,曾先后在三家投资公司工作,其中两家在硅谷。
  • 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ruffi ),毕业于意大利都灵大学数学系,1983年来到硅谷,在奥利维蒂公司任职工程师,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和互联网设计。

07《计算机简史》

计算机简史.png

这是一部计算机史的权-威之作,追溯了计算机的史前史、发明、软硬件的创新、应用领域的扩展以及个人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兴起。

作者:

  • 马丁·坎贝尔–凯利,沃里克大学计算机科学名誉教授。
  • 威廉·阿斯普雷,德克萨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授。

08《信息简史》

信息简史.png

现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没了我们,使我们深陷信息焦虑、信息过载、信息疲劳的困扰。但回顾历史,这并不是件新鲜事,人们也总是能想出应对手段。

作者:

  • 詹姆斯•格雷克,生于1954年,本科毕业于哈佛学院,曾长期在《纽约时报》担任记者和编辑,并多年为《时代》周刊撰写技术专栏。

09《贝尔实验室与美国革新大时代》

贝尔实验室与美国革新大时代.png

书中,乔恩·格特纳对20世纪一些最重要的发明进行了追根溯源。文中描绘了数位对当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做出过决定性贡献的科学家。同时,本书也赞誉了贝尔实验室那些宽敞且与世隔绝的工作场所,因为天才们可以在那里进行各种尝试,无须担心复杂的人际关系、股民利益或公司收益。

作者:

  • 乔恩·格特纳,在新泽西州伯克利海茨长大,那里距离贝尔实验室只有几百码远。2004年以来,他一直担任《纽约时报杂志》撰稿人,目前是《快公司》杂志的编辑,跟妻子和两个孩子一起居住在新泽西州。

10《图灵的大教堂》

图灵的大教堂.png

《图灵的大教堂:数字宇宙开启智能时代》

本书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和发展的历程,以及相关的人物和背景故事。在本书中,作者着重介绍了一小群人,为首的是供职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约翰•冯•诺依曼,他参与建造了最早的一台计算机,以实现艾伦•图 灵提出的通用机的愿景。他们的工作打破了用于表意的数字和用于运算的数字之间的区别,世界因此而改变。

作者:

  • 乔治·戴森,美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和非虚构类图书作家,研究方向包括技术与物理环境的演变及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