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算是会自己做饭了,如果把蛋炒饭也算做「会做饭」的话。基本上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尝试开始自己搞饭吃,做的最多的就是蛋炒饭,一般情况就是午饭的时候妈妈会在电饭锅里多做一些米饭,然后等到晚上专门做炒饭吃,有说炒饭最好用隔夜饭,虽然不不算是隔夜饭,但是水汽蒸发了一顿饭时间之后的米饭也是很适合炒米饭的。所以我的做饭生涯中,蛋炒饭是我做的可以说是次数最多的、最熟练、最有心得的了。

黄葱

不是山东那种大葱、也不是小葱、是我们那边的一种大小介于前边两种之间的葱,通常似乎是长在沙地里面,为啥叫黄葱呢、是因为最外面的那层白色的皮皮老了之后是黄色的,所以这么叫,出来了之后除了回家,就再也没有吃到过这样的葱了。

我比较喜欢吃葱,我觉得葱就是蛋炒饭里面不可或缺的一位「大将」,整个炒饭的灵魂之升华就在这里。我一般会把葱分成两部分,葱白和葱绿分开,葱白切成段,葱绿切成末,在最开始炒饭下油的时候把葱白炸出香味,最好是有点金褐色、糊了的感觉但又没有完全糊掉,那时候感觉最好吃,香味激发到最大。

蛋炒饭

我自己做蛋炒饭的基本做法就是,先「炼油」,最好是用猪板油,这个时候不需要加太多油,基本够用来炸葱就行,如果里面还有点猪油渣那更是再好不过了,等油温到达了之后,有点冒烟的感觉,就把葱白放进去炸,炸到我要的效果之后放入中午剩下的米饭,米饭在下锅之前已经用饭铲提前铲的比较松散了,如果有些小米饭坨坨也没关系,待会再炒的时候用锅铲按一按就可以。

鸡蛋🍳

鸡蛋我一般不会一开始就加,我喜欢再把米饭全部都炒松散了之后,在把米饭从中间全部拨开,留个「火山口」露出锅底,再次加油,稍微等油温起来一点,再把打好的蛋液倒进去。倒蛋液也有说法,倒的时候可以顺着碗边儿弄成细细一条,更能有蛋花的感觉。如果想吃的嫩一点的蛋花就趁着蛋液还没凝固就把米饭立马扒拉过来一顿爆炒,想吃老一点的,就多等一会,等鸡蛋焦焦的再混着米饭炒。有时候不想搅打鸡蛋了,就直接拿鸡蛋磕了之后放进去,然后用铲子尖儿划拉几下,后面再一起炒,蛋黄蛋白没有完全融合,还能有「金银鸡蛋」的感觉在里面。

炒饭🍚

我自己炒的过程就主打一个火开大、勤翻锅、快锅铲。我很早就掌握了颠锅的技巧,就是得益于经常做蛋炒饭,一遍颠锅一遍锅铲快速翻动,保证每一粒米饭都感受到了铁锅的火热和热油的拥抱。等到看到锅底的一颗颗米饭在锅里跳的时候,基本上就炒好了,可以开始调味了,以前只需要撒点盐,顺便尝一尝到自己口味就行,现在可以再锅边淋点生抽,滋啦一声,关火,关火之后把葱绿末撒到炒饭里然后再颠几下锅,翻几下铲,就可以出锅大功告成了。

我记得小时候没有什么菜的情况下,这种炒饭我都能干个一两碗,后面再长大了就慢慢在里面加更多的配菜,火腿丁、肉丁、胡萝卜丁、香菇之类的,就变成了「炒花饭」,是的,我们那管这种五颜六色的炒饭叫「炒花饭」,属于是很形象了。